全面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作者:湖北省档案馆副馆长 刘晓春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时间:2023-09-14 点击数:

档案资源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提出“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档案部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实施国家记忆工程为抓手,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重点在归集重大“记忆”、构建“记忆”框架和形成“记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一、归集重大“记忆”,确保内容齐全完整

建立齐全完整的档案资源是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归集重大“记忆”,必须明确归集范围、完善归集方式、提高归集质量,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一)明确归集重点。《“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2023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明确指出,“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应当重点加强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领域档案工作,全面记录新时代、新发展、新成就、新变革。档案部门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应主动作为,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群众所期所盼,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做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特别是要把反映新时代新成就的重大“记忆”作为归集重点,才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湖北省档案馆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湖北省情档案”“湖北红色档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档案”“新冠疫情防控档案”“防汛抗洪档案”“长江大保护档案”“民生档案”“三高地两基地建设档案”“人才资源档案”“楚文化档案”10大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着力构建“先行区建设档案大数据中心”,全面记录和服务先行区建设。

(二)完善归集方式。档案资源来源广泛、数量巨大、内容复杂,重大“记忆”的归集需要采取档案接收、档案征集、档案采集结合的方式,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一是依法开展档案接收工作,将反映重大“记忆”的档案资料全部接收进馆。二是要广泛开展档案征集工作,从被动“收”档向主动“建”档转变,鼓励引导民间机构、行业组织、公众等社会力量积极捐赠相关重大“记忆”档案资料,实现互补式归集。湖北省近些年先后开展了湖北开国将帅、湖北传统村落、名人、方言、湖泊、家庭、非遗、楚菜、书画等极富特色的建档工作,培育出一批体现湖北地方特色、彰显荆楚文化底蕴的档案文化精品。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电子档案数据采集工作,重点是反映重大“记忆”的电子业务数据、照片档案、音视频档案等特殊载体的电子档案。2022年,省档案馆同步接收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数据共20多万卷,征集抗疫、将帅、省情、楚菜等档案资料2万多件,采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档案目录数据800万多条30TB,采集楚菜制作视频资料时长30小时,进一步优化了馆藏结构,丰富了馆藏资源。

(三)提高归集质量。重大“记忆”的归集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接收进馆前要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对征集的档案资料要进行真伪和价值鉴定,并进行规范整理;对采集的电子档案数据要进行“四性”检测,确保要素合规。

二、构建“记忆”框架,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国家记忆工程建设要处理大量且分散的档案资源,因此需要明确工作思路,借助数字资源搭建“记忆”框架,推动各类专题数据库和记忆平台建设。

(一)强化数字资源建设。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转型”,实现国家记忆资源的数字化是推动新时代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利用数字技术,将已经归集的实体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数据化处理,形成对应的数字目录与全文数据;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单套制”,落实电子文件单套归档措施,提高数字资源在国家记忆工程中的比重,确保档案专题数据库的目录数据挂接比例,逐步建立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为推动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奠定坚实基础。湖北省档案馆历来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早在2004年,湖北省档案局即印发了《关于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接收纸质档案的同时接收相应的电子档案全文及目录,即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时移交的‘双轨制’。”2016年,湖北省档案局又明确提出电子文件在线归档工作要求,并出台了相关标准规范。截至2021年底,省直所有一级单位已全部开展电子文件在线归档工作。

(二)打造“特色记忆数据库”。拓宽档案资源门类,持续加大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力度,以“全面记录新时代、新发展、新成就、新变革”为工作目标,积极归集各类档案资源,紧跟党和政府的工作步伐,确保党和政府的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归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使国家记忆工程成为全面展示新中国所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的记忆平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合作共建形式,坚持“相互支持、合作共赢”原则,大力推广馆际合作、跨省合作的工作形式,将分布在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不同机构的资源整合到统一的数据库或国家记忆工程项目平台内。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平台和资源优势,确保区域内或相关专题的档案资源目录、资源数据与资源实体齐全完整。为高质量完成国家档案局重点项目——湖北抗疫档案展藏中心建设任务,湖北省档案馆专门成立抗疫档案征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40余人的突击队,承担征集和口述录制工作。湖北省档案馆还先后开展了湖北开国将帅、院士、非遗、书画、楚菜等特色档案工作。现已建成“疫情防控档案”“脱贫攻坚档案”“南水北调档案”“红色档案”“民生档案”“省情档案”“院士档案”“名人档案”“非遗档案”“书画档案”等特色记忆库。

(三)搭建共享“记忆”平台。以国家记忆工程建设为契机,搭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区域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目的和归宿。湖北省档案馆开发了全省档案数据共享利用服务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档案利用服务平台,依托云平台、区块链等技术,确保数据安全。目前,省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和17个市州及全部区县档案馆已接入该平台。同时,在“鄂汇办”APP上发布了学籍档案查询、劳模档案查询、档案专业职称查询、历史档案查询、档案查询预约、湖北省档案目录中心、档案揭秘7项便民服务事项,弥补了政务服务网无法直接提供目录查询和全文预览服务的缺憾。截至目前,已上传学籍档案目录21.2万条、历史档案目录1.27万条(含对应原文数据12.2万页)、档案专业职称目录588条、全省开放档案目录106万条、劳模档案目录1.2万条,总点击量达50余万人次。

三、完善“记忆”机制,引导资源建设规范有序

为确保国家记忆工程建设质量,应形成专门化、体系化的“记忆”制度。各级档案部门应按照记忆工程的实施方案,加强相关专题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特色记忆数据库”建设,推动档案资源建设的有序开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面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档案主管部门应该以政策规划为抓手,制定国家记忆工程的制度框架,为项目落实提供工作指引。要深入调查研究,系统把握规律,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工作。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全局谋划与整体布局,采取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的视角统筹安排记忆工程的建设实施工作。要兼顾政策宏观目标与微观实施措施,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实施办法”,形成打基础、管长远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体制机制。一方面,要继续推行档案“三合一”制度,规范建档工作,提高归档文件质量。另一方面,针对“记忆库”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新办法,统一“记忆库”的建设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合作效能。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引导家庭档案、私人档案等社会档案工作有序发展。

(二)完善标准规范。为确保“记忆库”建设质量,应制定相关工作标准制度。一是做好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审核工作,确保进馆档案资源质量合规;二是对“国家记忆工程”的档案资源建设标准进行统一,提高“记忆”资源组织效果,保障建设质量。三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对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修订完善,确保规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评估监管。要制定国家记忆工程建设的监督内容清单与具体指标,强化“记忆库”建设质量的评估监管。一方面,要全面督促“国家记忆工程”的收集、整理、宣传等环节落实,避免出现弄虚作假、违法违纪等情况,确保国家记忆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另一方面,要做好工程建设的绩效考核,确保项目能够按时达标完成任务,并以此作为财政支持的参考依据。要通过制定工作规范与监管要求,形成体系化、标准化的国家记忆工程建设流程和专题化档案收集、鉴定、利用等工作的规范操作指南,适应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参与主体的特点,推动形成档案馆与其他文化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

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落实落地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举措。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国家记忆工程为抓手,通过归集重大“记忆”,确保档案资源的齐全与完整;依靠构建“记忆”框架,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完善“记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保障资源建设的有序与规范,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8月24日 总第4026期 第一版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新葡萄8883官网AMG     邮编:541006     E-mail:LJXYDAG@163.com

人事档案室:0773-3696129   至善楼111      综合档案室:0773-3696175   至善楼2109

图文信息中心投诉电话:0773-3696221   建议意见信箱:twxxzx@glc.edu.cn   版权所有:新葡萄8883官网AMG 档案馆